等高線及地勢

高度表示法

  1. 暈滃法-利用順沿斜坡之短線(暈滃線)表示高低,短線越疏遠,坡度越平緩;玻度越峻峭,則短線越靠攏。(圖-A)
  2. 暈渲法-假設光源從西北方射來,垂直拍出的地理模型圖片相似,光和影突出陸地之高低。(圖-B)
  3. 等高線法-等高線是把所有海拔高度相等地方連接起來的線(把水平線下深度相等之地方連接起來的線叫做等深線)。(圖-C)

觀察等高線要點

  1. 等高線是表現地貌。
  2. 等高線相隔愈遠,則地貌愈平坦。
  3. 等高線愈接近,則地貌愈陡斜。
  4. 等高線距離平均,則坡度平均。
  5. 等高線是一連績不斷的密閉曲線,只在懸崖的地方,因坡度大斜,等高線因重疊而看來好像被切斷。
  6. 等高線上闊下窄,表示凸玻,視野較近。
  7. 等高線上窄下闊,則表示凹玻,視野較遠。
  8. 蜿蜓曲折而相隔甚遠之等高線表示地形起伏,在該地活動人士必須小心迷途,應觀察山形去勢,以瞭解清楚。
  9. 等高線之間距離愈不規則和接近,表示地形愈崎嶇,相反,則地形較平坦。

地形表示方法

地形是地球表面的輪廓面貌,須用特別方法於地圖上顯示。高度和形狀是表示地形的兩大要素。方法有二:
  1. 三角測量點-經精密測量後,找出一些山頂的高度,並標明於地圖上,以便協助測量其他地勢的高度。
  2. 高程點-祗作粗略測量,用以標明一些地方的最高點或山頂的高度。

三角測量點與高程點示意圖

山形地勢的辨別

A海岸 G山隘 M獨立山峰
B平石 H起伏地形 N緩坡
C沙灘 I小山峰-山仔 O高原
D江口 J氾濫平原-曲流 P峻坡
E海岸低地-平原 K河谷 Q凸竣坡
F斷岸頂 L山嘴 R凹峻坡

在野外普通的地貌識別有下列各種


A峻坡 B漸斜坡 C凸坡 D凹玻

F山谷 E山嘴

G山脊 H小丘

I壁

J高原

K懸崖

L山頂 M山 N山隘 O山峽

橫切面圖


圖(一)是一個小丘,如沿著AB下切,把小丘分成兩墩,(圖二)畫著斜線的面就是AB的橫切面了。橫切面和地面相交,表現出該陸地的外形的線叫輪廓。橫切面是表現地形的一個好方法。

因此,我們常常根據等高線圖繪畫橫切面圖。繪畫時,應按照下列的程序:

  1. 選定一適當的垂直放大比數,通常不應超過5倍,以免所顯示的地形不真確。
    例如:垂直比例為1/2厘米代表1OO米或1:20000
    地圖比例為1厘米代表20000厘米或1:20000
  2. 按照垂直比例及AB長度畫適當數量的水平直線。最低的水平線由(0)開始編數字,以代表地形的高度。
  3. 最底的一條線代表海平面;其他的依次代表100公尺200公尺等。橫線的距離依照垂直比例。所以,橫切面圖有兩比例尺,水平的和垂直的。水平比例尺和等高線圖的比例尺一樣,垂直比例尺則按實際需要而定。
  4. 把一紙條邊緣放在切面線AB上,在每一等高線和切面線相交的地方作一記號如圖(四)
  5. 把作了記號的紙條放在已準備好的圖表的海平線上,並在線上同樣註上記號。從每一個記號作一垂直線,使之和等高線所代表的高度的橫線相交。(圖五)
  6. 把這些交點連起來,連線要盡量平滑。這連線便是AB距離的地勢橫切面圖。(圖六)

相互視程

兩個站在不用地方的人,都能夠看見對方,我們說們能夠互視;反之則稱為不能互視。地面上兩點能否互視取決於它們之間的地形。如果我們想知道在地圖上的兩點能否互視,可利用繪製橫切面圖的方法,在紙上面得知。首先繪出兩點之間的陸地橫切面圖,然後再用直線將兩點連起夾,如果直線透過橫切面,兩點便不能夠互視(圖的B和D);如果直線不透過橫切面,兩點便能夠互視(圖的A和B)。

回目錄